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动态 > 本级部门

走进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 探寻车城文化印记 聆听工业时代脉搏

发布时间:2025-03-17 08:35来源:长春新闻
【字体: 打印

  在长春市区西南,东风大街犹如一条时光隧道,串联起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其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见证和记录着长春半个多世纪的汽车工业足迹。那里的街区饱经风霜却热情洋溢,那里的建筑历经沧桑却满含深情。系列报道《文脉长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品味新中国汽车工业一路走来的创新故事。

  记者 李岩巍:一汽一号门对于长春而言,就像是一个标志、一种信念,1953年,当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汉白玉基石放置在这里时,中国汽车工业就此诞生。 

  略显斑驳的汉白玉石,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七十一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万名建设者会聚于此,倾尽全力建设“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此,中国人“造自己的汽车”的愿望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七十多年过去了,在它身后,曾经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依然傲然屹立,几代一汽人在这里挥洒青春,书写着新中国的汽车故事。 

  一汽解放员工 王柏涵:我记得我入职的第一天就是来到一汽一号门,和毛主席题词纪念碑合影,因为它是我们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它见证了中国汽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发展历程。 

  记者 李岩巍:走进一汽一号门厂区大院,历史的味道扑面而来,漫步在宽阔整洁的厂路间,两侧是红砖柱廊的老厂房,脚下是积淀了岁月痕迹的石板路,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一汽股权投资公司工业文旅组主任 杨久亮:脚下我们管它叫“坦克石路”,坦克石路也是当时建厂时铺设的,在上边能行走坦克,所以我们管它俗称叫“坦克石路”,坦克石路所铺的这条大街我们管它叫“中央大街”,这个就是一号门的中央大道,中央大道的两侧就是当时一汽建厂时的历史建筑。 

  中央大道两侧,按照鱼骨式对称排布着原第一汽车制造厂底盘车间、总装车间、铸造车间、锻造车间等生产车间,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解放汽车、新中国第一辆轿车——东风轿车、新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轿车,都在这里生产下线,并从这条“坦克石路”驶向全国各地。直到今天,其中的部分厂房仍在使用,依然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生产。这些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也于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汽股权投资公司工业文旅组主任 杨久亮:这个建筑也非常有特点,红砖青瓦、雕梁画壁,充分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也是见证了从第一辆手工打造的车到现在智能制造整个这种历史的进程,特别是我们作为汽车人这个角度来讲,这是我们心中的一片圣地。 

  从生产区一路向北,漫步在东风大街,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城市史书,街路两侧醒目的枣红色建筑是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的生活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小屋檐”。 

  翘檐斗拱、红砖黛瓦,古朴的建筑仿佛穿越沧桑岁月,向人们讲述着这片土地的过往。 

  今年63岁的李晓娟,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长大,退休前她在一汽集团工作30多年,退休后依然生活在这里。提起大小屋檐,她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街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同第一汽车制造厂一起建设起来的,是全国闻名的“一五”时期工业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她居住的一汽七街区的这栋楼,正是电视剧《人世间》的取景地。为了让这些老建筑持续焕发生机和活力,相关部门都会定期对这些楼体进行修缮。 

  一汽街区居民 李晓娟:首先就是外围的保护,房顶瓦的更新,还有这个边我们每年都在刷油漆保护。还有这个楼道里边,你看就不像七十年那个楼梯那么破旧,里边非常好。 

  记者 李岩巍:大家看我旁边的这棵大树,它在这里已经生长了七十年了,当年这片街区建成的时候,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习惯在自家旁边的空地上种上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树木也伴随着岁月的脚步一同成长了起来。 

  如今的东风大街,正在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中寻找平衡,老街道的新叙事愈发精彩。从每一棵树到每一条路,从每一块瓦到每一栋楼,从一汽一号门到“大小屋檐”,从东风大街到新红旗大街,现如今,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圣地。厚重的产业积淀赋予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更把奋发图强、不畏艰难的精神融入了城市血脉,汽车与文化、自主与自强,这一路,我们须臾不曾离开。